Paco软件应用案例-减震结构弹塑性分析
- 减震隔震技术应用背景
2021年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国家鼓励在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筑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提高抗震性能。自2021年9月1日本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的减震隔震项目项目逐渐增多。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例,介绍减震结构在Paco中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工程概况

如图所示减震钢结构,西侧为主楼,结构尺寸为95.7m×95.7m,东侧为副楼,结构尺寸为48.80m×95.70m。地主楼、副楼主体结构采用减震的钢框架结构体系,在楼电梯间、卫生间及建筑周边设置减震阻尼墙或消能支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类,多遇地震特征周期为0.4s,罕遇地震为0.45s。下面以主楼为例,介绍该减震结构的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情况。

- 消能减震构件介绍
(1)屈曲约束支撑
屈曲约束支撑是通过钢材的轴向拉压来消耗能量的元件,由内芯和约束部件构成。屈曲约束支撑既可以避免普通支撑拉压承载力差异显著的缺陷,又具有优良的耗能能力,充当主体结构中的“保险丝”,使得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范围内,可以全面提高传统的支撑框架在中震和大震下的抗震性能。对于有耗能需求的建筑,屈曲约束支撑的使用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层间变形,另一方面需要有布置空间。屈曲约束支撑的基本构造如图所示。支撑的中心是钢芯,钢芯在工作时仅承担拉、压力,截面形式一般有一字形、十字形、H形、工字形以及矩形等,常见的为十字形。为避免钢芯受压时整体屈曲,即在受拉和受压时都能达到屈服,钢芯被置于一个钢套管内,然后在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或砂浆。在芯材和砂浆之间设有一层无粘结材料或非常薄的空气层,允许钢芯在外包材料中伸缩。

黏滞消能器是根据流体运动,特别是当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黏滞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种与刚度、速度相关型消能器。一般由油缸、活塞、活塞杆、衬套、介质、销头等部分组成,活塞可以在油缸内作往复运动,活塞上设有阻尼结构,油缸内装满流体阻尼介质。当外部激励(地震或风振)传递到结构中时,结构产生变形并带动消能器运动。在活塞两端形成压力差,介质从阻尼结构中通过,从而产生阻尼力并实现能量转变(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减小结构振动反应的目的。黏滞阻尼墙具有速度相关性,可在不改变结构刚度分布,具有耗能能力强、外形美观等诸多优点,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结合建筑平面,在原结构设置黏滞阻尼墙和防屈曲支撑,在主楼首层和二层外墙上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在首层到五层设置黏滞阻尼墙。主楼共设置了44个黏滞阻尼墙和32个屈曲约束支撑。其中:
X向共布置黏滞阻尼墙22个,屈曲约束支撑16个;
Y向共布置黏滞阻尼墙22个,屈曲约束支撑16个。

- 分析软件
(1)丰富的数据接口。Paco以自身开放的模型数据库作为中转平台,开发了各种专业软件的模型转换接口,可有效避免重复建模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2)高质量的网格划分,支持非协调网格。Paco内置了专业的四边形网格划分算法,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显著提高剪力墙和楼板的应力精度。此外,Paco支持非协调网格,进一步提升单元尺寸稳定性。
(3)非线性连梁可布置交叉斜筋,Paco提供对壳单元任意布置钢筋,无需钢筋端点是壳单元边界点,可考虑连梁钢筋保护层,也可用于交叉筋布置,相较于传统连梁边界钢筋有更好的适用性。
(4)支持非线性施工模拟,Paco支持完全非线性的施工模拟,准确考虑竖向荷载下的结构损伤。
(5)支持显式及隐式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多种计算方法可以兼顾用户对于计算效率,收敛性的要求。
- 计算模型

Paco | 设计软件 | 相对差值 | |
质量/t | 45897 | 44685 | 2.71% |
第一周期/s | 1.718 | 1.707 | 0.67% |
第二周期/s | 1.675 | 1.684 | -0.56% |
第三周期/s | 1.492 | 1.532 | -2.61% |
从以上表中可发现,Paco质量与各阶模态均与设计软件吻合良好,相对差值均在3%以内。
- 地震波选择

- 结构位移
(1)结构各层最大位移
下图分别给出了各工况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和Y向的最大位移曲线。结构的X向最大位移为0.284m,Y向最大位移为0.311m。

下图分别给出了各工况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和Y向的最大位移曲线。结构的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16,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3,均小于1/50。
- 消能器地震反应
(1)黏滞流体消能器地震反应
下图是Paco给出的在罕遇地震时,X向和Y向地震作用下部分黏滞阻尼墙的滞回曲线。经统计,黏滞阻尼墙的最大出力为774kN,小于阻尼墙产品的最大出力,阻尼墙最大行程为41mm,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如图所示,黏滞阻尼墙滞回曲线饱满,在罕遇地震下保持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下图是Paco给出的在罕遇地震时,X向和Y向地震作用下部分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曲线。经统计,屈曲约束支撑的最大出力为5742kN,最大位移为26mm,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如图所示,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饱满,在罕遇地震下保持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 与消能器相连钢框架地震反应

- 钢支撑性能水平

- 屋盖支撑地震反应

- 主体框架地震反应


- 楼板地震反应

- 弹性与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
(1)层剪力对比
下图给出了6个工况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楼层剪力包络值对比,结果表明,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到的结构层剪力约为弹性时程分析结构层剪力的90%。

如下图所示,以人工波L991为例,给出了本项目结构定点在罕遇地震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位移时程曲线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结构周期没有显著延长,说明刚度退化不算明显,整体结构损伤不大。

- 分析结论
(1)结构X向最大位移值为0.284m,结构Y向最大位移值为0.311m,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16,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3。结构X向层间位移角及Y向层间位移角均未超出规范限值1/50。
(2)结构钢支撑总体处于无损坏和轻微损坏的性能状态;钢柱总体处于无损坏和轻微损坏的性能状态,在大震下还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能力;大部分钢梁处于无损坏的状态,部分钢梁进入轻微损坏和轻度破坏的性能状态,对应钢梁进入开始塑性状态但并未充分发展,少数屋面梁进入塑性程度较大但不影响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屋盖钢结构支撑保持弹性,可确保屋盖重力荷载安全传递给四周框架;总体来看,整体结构未出现连续贯通的塑性铰,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3)各工况下与消能器相连的框架梁总体处于无损坏和轻微损坏的状态,少量钢柱底部进入塑性,但钢柱总体仍具有较高承载能力,说明与消能器相连的框架梁能够满足极限承载力要求。
(4)黏滞阻尼墙与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曲线饱满,在大震下起到充分的消能减震作用,黏滞阻尼墙和屈曲约束支撑的最大输出力和最大行程均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综上,通过分析论证,本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